1992年11月,我被單位安排到渤海造船廠實習,那時,從秦皇島乘火車到葫蘆島要近3個小時的車程,下火車后,還要乘1個多小時的中巴才能到船廠。
一開始,我被安排到輪機車間,熟悉工廠的環境和輪機建造流程,我上的第一艘船是為廣州海運建造的35000噸淺吃水肥大型散貨船“寧安2”輪,已經建造到主機安裝階段,我跟著工人師傅們一起進行主機基座墊片研配、鉆孔等工作,了解一些基礎工藝。三個月后,結束了車間實習,我被正式安排跟著張萬山師傅學習船舶檢驗,張師傅年紀與我父母相仿,人很隨和,工作認真,對我關愛有加,生活上也很照顧我。我跟著他學習公約、規范和檢驗知識,一起摸爬滾打。記得在進行35000噸原油船“晉池”輪主機軸系拉線檢驗時,是個寒冷的冬夜,我們師徒倆在機艙一里一外進行著檢驗,我多次讓張師傅回去休息,但他都沒有同意,到檢驗工作完成時,已經是深夜1點多了,走在回宿舍的路上,風吹在臉上異常的寒冷,但我望著前面師傅的背影,心里暖暖的,老一輩船檢人為我們樹立了榜樣,我們年輕的船檢人挪威德勞DNVGL、英國勞氏LR、法國BV、美國ABS必須更加努力。
我跟著張師傅學會了很多東西,不管是技術方面還是生活上,面對工作的認真態度,待人接物的謙和作風。在35000噸原油/成品油船建造過程中,由于渤海造船廠也是第一次建造大型油輪,我們經常在一起查圖紙資料,經常在晚上一起研究學習公約、規范對油輪的特殊要求,如貨油區域排油監控系統、惰性氣體系統、原油洗艙系統、貨油及掃艙系統、專用壓載水系統等的相關要求,并對照公約、規范研究實船是如何落實的,提前做好準備,認真讀懂圖紙資料,認真做好工作記錄,然后再去現場檢驗,對發現的問題,回來再進行討論和研究。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,對公約、規范逐漸熟悉和掌握,我先后參加完成了多艘散貨船和原油船的建造檢驗工作,為將來的挪威德勞DNVGL、英國勞氏LR、法國BV、美國ABS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。
1994年6月,我被安排到山海關船廠駐廠組工作,每天早上坐中巴去廠里,晚上下班再回單位。記得在進行油船“夏池”輪檢驗時,憑我在建造時掌握的經驗,要求船上進行鍋爐安全閥升汽試驗,并要求船上全面進行惰性氣體系統效用試驗,雖然這樣要求也沒有錯,但對于修船來說,這樣做是非常麻煩的,由于條件所限,有些試驗也無法完成。經過與公司機務交流和向老師傅請教,對試驗和檢查方法進行了改變,在滿足檢驗要求的情況下,重點對設備、管路布置、安保系統進行檢驗,順利的完成了該輪的檢驗工作。從這件事中,我深切體會到,船舶營運修理檢驗與建造檢驗相比較又有很大的不同,建造檢驗工作重點在于檢查船舶機械設備和系統的設計、安裝及性能試驗的規范性和符合性上,而船舶營運和修理檢驗,是對船舶投入營運后,機械設備和系統的維修保養、損壞、老化等情況的全面檢查,特別是廠修檢驗,對于設備的拆檢狀況的判斷、對于設備損壞后的修理等,要求船舶修理后各設備及系統仍要滿足適航性和公約、規范等的相關要求,這些都需要不斷地進行專業技術知識積累和經驗總結,才能夠掌握相關檢驗方法,做好相關檢驗工作。我因此認真地跟著老師傅和船廠質管員進行學習,學習主機拆檢后檢查,學習螺旋槳、尾軸拆檢,學習鍋爐檢驗,學習軸瓦磨損情況判斷……經過3個月的營運檢驗培訓,我開始獨立工作,成為一名挪威德勞DNVGL、英國勞氏LR、法國BV、美國ABS真正的驗船師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