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交通部、美國海事委員會和歐盟方面召開了“全球航運監管峰會”,會議討論了3個海事監管機構當下關注的問題:與會方分析了新冠疫情暴發后國際海運相關的需求和供給分析;以及當前海運行業面臨的困難及海運行業受影響的原因;迄今為止,對前述事件,相關司法管轄區和管理當局采取的應對行動及其結果;未來采取可能的何種舉措可以使海運行業重回正軌。
除了上述消息外,近日,國際海運市場還有另外一則重磅消息引發市場關注:全球第三大航運商達飛海運突然宣布凍結運價(停止漲價)至明年2月,打響行業第一槍!
在監管關注及航運巨頭主動停止漲價的背景下,“天價”海運費會降溫嗎?
堵瘋了!美國洛杉磯港口擁堵再創紀錄
在疫情反復以及各類事件的影響下,全球供應鏈的混亂局面進一步加劇。
當地時間9月10日晚些時候,美國西海岸最大港口南加州的洛杉磯港和長灘港,有55艘船只停泊或閑置,等待卸貨,打破了8月底創下的44艘的紀錄,擁堵情況比2002年和2004年港口暫時關停時期還要嚴重。根據洛杉磯港口數據,船只的平均等待時間從8月底的7.6天上升到8.5天。
與此同時,海運價格一直居高不下。9月10日,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刷新歷史新高至4568.16點;當日,反映國際整體海運運價走勢的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(BDI)報3864點,相較去年5月低點393點,上漲883%;該指數曾在8月底觸及4235點,創下近11年新高 ,較去年5月低點上漲近10倍。
集運超級旺季或將創紀錄延長,疫情疊加各類事件影響下全球供應鏈混亂加劇,仍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供需關系改善。雖然不斷有新的小型承運人加入太平洋市場,市場整體有效運力維持在單周55萬TEU左右,對供需關系改善沒有明顯作用。
疫情下各港口對掛靠船只的管控升級,加劇班期的延誤和供需矛盾,例如洛杉磯錨地等泊的集裝箱船舶數量再次創歷史新高。供需嚴重失衡導致的單邊市場格局或將在較長時間內持續。
海運費暴漲10倍,但還是一箱難求
除了訂不到艙位和貨柜,更讓外貿企業頭疼的是持續上漲的海運價格。德魯里世界集裝箱指數顯示,過去一周,從上海到洛杉磯運送一個40英尺集裝箱的成本達到了11569美元,幾乎是疫情前水平的8倍。
據央視財經報道,深圳某科技實業有限公司船務表示,2020年下半年開始,運費一天一個價,以前運一個柜子到亞馬遜,全段價格基本上是3萬元到5萬元人民幣左右,現在要3萬美元到5萬美元。
深圳某科技實業有限公司CEO曹志鋒表示,現在一個集裝箱到歐洲和美國的海運費,已經達到了15萬元到20萬元之間。與之前相比,運費高了5倍到10倍,基本上稀釋了企業30%到50%的利潤。其中,中小企業受到的傷害最大,特別是一些生產低貨值的出口企業,海運費的價格甚至超過了產品的貨值。
回溯來看,此輪海運運費價格的上漲,是從2020年5月份開始的。2020年5月13日,反映國際整體海運運價走勢的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(BDI)報393點,創出4年多新低。
隨后,全球疫情持續蔓延,BDI指數一路上漲,2020年10月觸及2097點的階段性高點;在高位震蕩4個月后,BDI指數于今年2月份開始加速上漲,8月27日觸及4235點,創出近11年新高,相較去年5月低點上漲近10倍。
這期間,外貿企業還出現了一箱難求的局面,到目前仍未改善。8月21日當天,全球最大單體集裝箱碼頭——深圳鹽田港11000個進港預約號,在半小時內就被哄搶一空,缺箱程度可見一斑。
與此同時,集裝箱船市場再現“天價”租約。近日,希臘船東Euroseas一艘船齡11年的巴拿馬型集裝箱船,以20萬美元一天的高價租出,再次刷新紀錄。有分析認為,Euroseas的新租約凸顯出目前集運市場的強勁勢頭,集裝箱船船東和運營商在過去幾個月來獲得了驚人利潤。
2020年中至今,集運市場景氣度持續上行,當前已處于歷史性的高位,這表現在:1、全球德路里運價指數持續上行,到上周已經突破10000美元/40英尺箱。2、中國依然承擔了全球制造業出口的重大任務,出口集裝箱運價大幅攀升。3、全球閑置運力處于歷史性低位,且仍在持續緩慢下行,運力短缺狀況仍將繼續。